明宣德款漆器中的假款假器 宣德是明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的年号。朱瞻基从公元1426年到1435年在位,虽然前后当政仅10年,但由于他本人对艺术的雅爱,深深影响了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,尤其宣德一朝制作的古朴醇厚、端庄大方的瓷器、玉器、铜器(宣德炉)、珐琅器、漆器等,都是中外收藏家、鉴赏家钟爱的珍品,也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历史见证物。也许正因为如此,后世仿宣德款、假宣德款的器物比比皆是,鱼目混珠,真假难辨,影响了人们对宣德款器物的认识,笔者现就明宣德款漆器中的假款假器,提出几点辨别认识,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辨别真伪的方法。
假款假器中情况较为复杂。首先,假宣德款是指非真正的宣德款,假宣德款中字数既有"大明宣德年制"六字款,也有"宣德年制"四字款。假宣德款的字体干差万别,究竟是何时刻上的,由于资料所限,现在还很难一一说清楚。其次,假器是指非宣德漆器,按一般意义理解,假器是把晚于宣德时期的漆器刻上宣德款,达到冒充的目的,提高其价值,而假宣德款漆器中不仅如此,也有将早于宣德时期的元代名家漆器后刻宣德款的现象,这是应引起读者特别注意的。下面按假宣德款漆器的真实年代分别叙述如下:
l、元代漆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珍贵的元代雕漆名家杨茂的作品"剔红观瀑图八方盘",该盘底内缘左侧隐约可见
"杨茂造"三字针划款。要知道,随着时间的推移,漆器也会自然老化,生出许多细小的、密密麻麻的像手皴一样的断纹。而元代漆器的刻款方式为针划款,字体小而笔道纤细,极易与自然断纹混为一起。这件漆器的"杨茂造"三字款,也需要在适当的角度与光线下方可辨认出来。正是这件稀世珍宝,被后人在盘底的正上方赫然刻上了"大明宣德年制"款,既破坏了这件珍品的完美统一,又易给人造成错觉。 2、明中期漆器 从明正统到正德年间,由于宫办漆器作坊处于停滞状态,故传世的明代漆器尚没有一件署有这时期年号的官造漆器。 尽管如此,明中期风格的漆器还是有一些的,只是没有年款,应为民间所造。如剔红渔家乐长方盘,在该盘底的中间偏下处竖刻"大明宣德年制"楷书款,款内不填金,款体非标准的宣德体。此盘雕刻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,不受宫廷作品严谨规矩的束缚,雕刻风格正处于由早期的圆润精细向晚期的纤巧繁缛的过渡之中,而非宣德漆器。类似的作品还有"剔红抚松图长方盘"、"剔红山水人物方盒"等。 3、嘉靖漆器 嘉靖时期官办漆器作坊继永乐、宣德之后,又继续制作漆器,而这时的漆器风格经过百年的变化,从早期的简练大方、敦厚朴实,演变为崇尚纤巧华丽、繁缛细腻的新风格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北京故宫收藏的剔红龙纹方盒,盒面雕双龙戏珠,图案压在锦纹之上,底髹红漆,中心处竖刻两行"大明宣德年制"填金楷书款。此盒的雕刻刀法、图案布局,尤其是龙纹的刻划均为典型的嘉靖漆器,绝非宣德作品。 4、万历漆器 刻有宣德款的器物,实际上是明万历的作品也有数例,如"剔红双龙长方盘"、
"剔彩双凤穿花盘"、"戗金 彩漆双龙方盒"、"戗金彩漆龙纹笔筒"等。现在以其中的"剔彩双凤穿花盘"为例,说明这些假宜德款的真相。此盘圆形,撇口,圈足。盘内髹红、黄、绿三色漆,以剔彩工艺雕刻而成。盘内菱花形开光,内雕双凤穿花图案。盘内四壁开光内雕缠枝花果、花鸟图,外壁雕缠枝花卉。盘外底髹黑漆,正中竖刻"大明宣德年制"填金楷书款。此盘的漆色、刀法、锦纹、花鸟等与大量传世的万历宫廷漆器风格一致。盘底的宣德款为假款。 5、清代漆器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剔黄云龙纹宝座,该宝座雕刻的云纹及龙纹具有明显的清初特点,宝座的漆质坚硬,刀法虽流畅,但见棱角,磨工也远不如明代漆器圆润光滑。在宝座内壁却刻有"大明宣德年制"款,款识字体也与标准的宣德款相去甚远。经过综合分析,确定这件宝座为清初作品,而远非宣德漆器。类似的还有一件剔红龙纹长方盒,虽刻有宣德款,但其雕工和纹饰具有明末清初过渡时期的风格。 以上,笔者把见到的宣德款漆器;的几种情况进行了分别论述,旨在告知读者,宣德款漆器是明清漆器鉴定中的一个难点,情况错综复杂。若想准确地鉴别宣德款漆器,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元明清漆器的时代特征,认真比较,仔细观察,这样才能明辨事伪,得出正确的结论。 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:张荣
|